央行一季度報告ATM機暴增,背后真相藏著一個藍海市場

時間:2018-06-06作者:匿名

 在移動支付時代下,ATM機居然出現爆發式的增長:“ATM機具111.53萬臺,較上季度末增長15.47萬臺。”相比動輒億計的交易筆數和千萬級的POS機具,ATM機一個季度增長15萬似乎并沒有什么稀奇。但相比這兩年的ATM機增長情況,2018年真可謂是爆炸性的增長。

單2018年第一季度的增長量就超過了這兩年的總增長量,這顯然是非常異常的。移動支付網更深層次的挖掘之后發現,這并不是數據統計錯誤,而是另有原因。

移動支付時代,ATM機市場的不斷萎縮

“都不記得上一次用現金是什么時候了。”在移動支付時代下,這是許多人的感慨,錢包里沒錢已經是常態,移動支付發展也給與現金息息相關的ATM機帶來的沖擊。

2018年3月,ATM機制造廠商維珍創意發布2017年財報,公司凈利潤為318.19萬元,同比下降 90.68%。財報中也直言不諱的表示,這是受到了移動支付的沖擊,ATM機業務不景氣。一時媒體爭相報道,凸顯移動支付對傳統ATM機具行業的顛覆。

無獨有偶,另一家ATM機廠商廣電運通,最近公布的財報也顯示,ATM設備營業收入16.18億元,與上年同期減少29.37%。相比維珍創意的利潤下降9成,廣電運通僅下降了3成,移動支付對其業務的影響也較為巨大。此外,現金押運公司也曾被報道因移動支付影響,業務量不斷下降。

而央行的2018年第一季度數據似乎違背了這一市場趨勢,但這并不是統計錯誤。而是央行擴大了統計維度。

央行對ATM機概念的擴大

在人們的印象里,ATM機就是有取款功能的銀行自助機,其英文名為Automatic Teller Machine,意思是自動柜員機,就是可以替代銀行柜員的機器。1988年年底,工商銀行上海分行使用了首個ATM機,但國內似乎對這一舶來品有一定誤解,就直接稱之為取款機了。但ATM機真正的定義不只是取款,而是用來替代柜員。而今央行算是給ATM機正名了。

ATM機不再只是能提款的機器,而是包括了其他能夠替代柜員服務的自助機,比如自助服務終端、可視柜臺(VTM)、智能柜臺等新型終端設備。

央行對ATM機概念的擴大,可能就把夕陽產業變成朝陽產業。

新ATM機的市場藍海

談及ATM機,大多數人不看好。但是如果換成智慧柜臺、智能柜臺,那就是另一個態度了。

眾所周知,移動互聯網給銀行網點帶來了沖擊,許多金融業務通過APP已經可以完成。但是銀行網點的存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取代,許多金融服務仍然無法脫離網點。而銀行也在思考著網點如何轉型,滿足互聯網需求的同時,提升網點的服務體驗。對其目標客戶進行更加精準的定位,同時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、綜合的專業服務。并且圍繞客戶需求,構建的特色“泛金融”服務功能將逐漸增加。

其中,銀行網點智能化是最大的趨勢,利用各種自助終端進行服務辦理,減少人力的同時也提升了服務體驗。以客戶體驗為核心的“線上線下“渠道融合將成為網點提升的重點。

2017年年初,工行就曾發布公告,期于在年內實現銀行網點智能化轉型,全行大力推行“人智+機智”相結合的智能服務模式。農行也曾表示,“將通過超級柜臺構建數字化、智能化的綜合服務平臺,提升移動運營、協同作業能力”。

2018年4月,中國建設銀行在上海九江路開了一家“無人銀行”,本質上它是一個布滿自助機具的銀行網點。那些需要人工辦理、審核的業務可以全部通過智能自助柜員機、智能屏幕、遠程客服、數字屏幕墻和交互式智能機器人來實現。無人概念可能有些超前,但這引發了大眾對銀行服務自助化的關注,未來,銀行網點智能化將是一大趨勢,這就需要大量的自助設備。

而現在,央行將ATM機的概念擴大,自助服務終端、可視柜臺(VTM)、智能柜臺等新型終端設備也屬于ATM機,在銀行網點“智能化”轉型愈演愈烈的情況下,非取款類型的智能柜臺需求量會非常大。